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23-12-11

01

前言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紛紛推進綠色建筑建設,加快推動建筑行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今年11月24日,北京市人大最新通過了《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北京市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作為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高的行業,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在我國雙碳戰略實施中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02

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概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2022年,我國建筑業增加值83383.1億元,同比增長4%,建筑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的17.2%。全年建筑業完成產值31.2萬億元,同比增長6.4%,建筑行業不斷擴大的產業發展規模很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建筑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碳排放量高等問題。因此,建筑行業急需轉型升級,朝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

03

建筑行業綠色低碳建設的意義

建筑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高的行業之一,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重點推進領域。據統計,我國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隱含碳(建筑投入使用之前的碳排放)占29.2%(建材生產階段28.2%、施工階段1%),運營碳(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占21.7%。顯然,推進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節能減排,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為雙碳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持。通過使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建筑技術,能為建筑提供清潔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此外,推動建筑行業綠色發展需要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有利于推動建筑行業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為雙碳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04

建筑行業綠色低碳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推動建筑行業向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目前,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超過90%,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從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到2021年的20多億平方米,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累計達到了2.5萬個,2134個綠色建材產品獲得了認證標識,帶動了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也拉長了產業鏈。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超過303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4%。

與此同時,我國建筑行業綠色低碳建設目前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建筑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中,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還不夠普及,一些傳統的建筑設計和施工方法仍然占主導地位;二是采用綠色低碳技術和材料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業主、施工人員、設計師和建筑師對于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和技術的認知度還不夠;三是標準體系不健全,相關的綠色建筑標準和認證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05

推進建筑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建議

(一)進一步推廣綠色建筑技術

在推進建筑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中,要進一步推廣綠色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使用,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技術手段,提高建筑的能效,減少能源浪費,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從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建筑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設計、零碳建筑設計等技術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主流方向,如建筑光伏儲能一體化設計、風能建筑一體化設計、蓄熱蓄冷技術結合建筑設計、生物質能結合建筑設計、光儲直柔結合建筑設計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推動建筑行業向綠色低碳發展的方向邁進。

(二)加大對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要進一步完善建筑標準,將對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納入標準范圍,鼓勵和引導建筑行業更多地使用綠色建筑材料。要繼續加大對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發投入,推動綠色建筑材料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此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建筑行業使用綠色建筑材料,比如給予稅收優惠、提供補貼等。

(三)加強建筑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

進一步加強對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包括推動建筑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建立廢棄物資源交易平臺,鼓勵建筑公司和個人將廢棄物資源進行交易和再利用。同時,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推動廢棄物資源的更加充分利用。

06

結語

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是當前全球社會發展的趨勢,通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材料和技術的應用,建筑行業可以實現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在這條道路上,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建筑的普及和應用。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雙碳投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