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如何從外到內的“綠色”
綠色建筑無論在其外觀的設計、建筑材料和內部結構上都需要考慮健康理念,是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低碳健康建筑等。
· 外部結構的設計上以注重生態為重點表現綠色
· 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以注重低碳為重點表現綠色
· 內部結構的設計以注重功能性為重點表現綠色
外觀
看臉!我的意思是看建筑的外觀!你要知道,畢竟每一個故事都是始于顏值的。所以往往外觀上有一大片綠的,很大可能是綠色建筑。為什么?你要明白,倘若這個建筑屬于非綠色,那么哪個設計師會吃飽了沒事將整個建筑的主調設計為綠色?是想不開還是說借此抱怨現實生活的不公?所以嘛,加點綠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我這個建筑啊,是個綠色建筑哦~很厲害很健康~
法國綠屋頂中學
而且這個綠的位置也是相當有考究的,很大部分的綠色建筑中都喜歡屋頂部分加點綠,一是為了增加空間利用率,第二是為了美觀,第三是為了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
在外觀上對窗戶的設計也考究。窗戶的多少和通透性決定了整個建筑的采光性強弱。“老天為你關上一道門時會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然而在現實中,設計師并不會給你關上那道門,反而為你打開了許多的窗,開了這么多窗也為你增加了不少優勢。其中有利的優勢就是大大加強了采光性,采光性的加強則節約了建筑內部對于光源的消耗。所以窗戶越多越低碳的越有可能是綠色建筑。
新加坡大劇院(榴蓮殼)
材料
外觀的設計有了,那么就是考驗材料的時候了,材料選的好,不僅能減少建筑的建造成本,還能在后續的建筑維護中省時省力。玻璃在這個建筑中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低碳保溫方面,現在普遍使用的是low-E玻璃。
LOW-E玻璃又稱低輻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鍍上多層金屬或其他化合物組成的膜系產品。其鍍膜層具有對可見光高透過及對中遠紅外線高反射的特性,使其與普通玻璃及傳統的建筑用鍍膜玻璃相比,具有優異的隔熱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而LOW-E玻璃的工作原理就是透短波吸長波,而短波是主要的熱輻射所在的頻率區間。這樣就能夠達到調控溫度的目的了。
Low-E玻璃
Low-E玻璃結構層
玻璃選的好,低碳又健康,可是對于只能低碳我可是一點都不滿足啊!這時候就輪到太陽能板發揮它的作用了,太陽能板能夠好的將太陽能轉化為可以直接利用的電能,從黎明到黃昏,甚至是雨天或陰天都可以將太陽能充分利用。在經濟性可取代部分電力消耗,無自身消耗,一次性投資,無需維護,節約資源的同時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太陽能板
結構
像當年富蘭克林老爺子對上天賜予的雷電意外地鐘情一樣,現在的設計師為了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對從天降落的雨水也格外鐘情,一直想著如何能夠好的收集雨水,加以利用。所以綠色建筑需要達到的一點就是好的收集雨水。
集雨建筑水循環結構
圖中在建筑的頂部和底部都設計有一個蓄水區,建筑內部設計了傳送水網,將雨水通過傳送水網儲存于蓄水區然后又通過傳送水網運送到各個需要用水區域,后被用在衛生間,洗衣機,植物澆灌,清洗地板等。在應用了水循環技術之后,很大一部分的用水消耗被雨水代替,大大的節約了水資源。
同時,內部上結構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對建筑利用風能也有著影響。所以在不設計空調系統的條件下完全可以通過內觀結構和建筑外墻的結構實現冬暖夏涼。
自然風流動
總的來說,綠色建筑須依據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低碳、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設計堅持本地化原則,具有資源消耗小及使用效率大化能力,具備健康、宜居功能并對生態系統擾動小的可持續、可再生及可循環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設計。因此,減少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及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融合是綠色建筑設計的三大特點。